查看原文
其他

“文科女”杨澜另类解读《人工智能真的来了》

2017-08-24 崔巍、郭怀毅 中国文艺评论网




“文科女”杨澜

另类解读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


著名媒体人杨澜近日在京举办新书《人工智能真的来了》的首发式。谈到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时,她笑言:“一般大家都觉得人工智能这类事都是理科男才会去关注的,而我偏偏想要从文科女的角度出发,去写写更有人情味儿、更通俗的、有温度的人工智能,而且这一次也确实有很多新的发现和收获。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是杨澜第一部跨界作品,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首位全方位探寻人工智能的媒体人,杨澜去年带领团队历时一年时间,走访了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20多座城市,采访了30多个顶尖实验室及研究机构的80多位行业专家,制作出一部名为《探寻人工智能》的纪录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01vt9ck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正是在剪辑纪录片的过程中,杨澜发现自己对这一次采访仍有很多回味,于是她又借由媒体人的人文视角、独特的亲身体验和女性细腻的情感,通过文字全面记录了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和事,书写了一段充满惊奇与惊喜、温暖与温度、哲思与展望的人工智能探寻之旅。



杨澜在书中记录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府,IBM、微软、百度、Facebook等国际性知名大企业以及中国本土的诸如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新兴企业在深度学习、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机器人制造、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展现了代表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顶尖水平的先进机器人;分享了诸多重量级科学家、知名人士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或思考,比如“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谷歌大脑”创始人吴恩达、“卷积神经网络之父”扬·乐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告诫人们要警惕“超级智能”的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尼克·博斯特罗姆、“第一个亲历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资深科技记者约翰·马尔科夫及参演过多部人工智能题材电影的好莱坞明星摩根·弗里曼等。


除了记录,杨澜在书中还用浪漫而理性的笔触阐释了她自己对于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她认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做出选择的是人而不是机器,人工智能未来到底往何处发展,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管理和应用它。



人工智能就像一面反光镜,照见人类的智慧与善恶。我们创造了人工智能,在它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希望、想象和恐惧,也深刻感悟到创造之美,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另一种可能性。”昨天的首发式上,主办方颇有创意地邀请了机器人小觅来担当嘉宾主持,当现场主持人开玩笑说担心以后被小觅抢了饭碗时,杨澜也再次强调:“在绕了大半个地球跑了这一大圈以后,我得到的答案是:其实机器和人并不是谁要替代谁,我们更可能出现的未来是人机共存、人机协作甚至是人机共生,所以不用担心小觅会抢了你的饭碗,将来我们和它一起主持的日子还长着呢。


相关新闻




赵忠祥遇上人工智能坦言主持人可能要失业


“又到了,北极熊,交配的季节……”昨天,当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一出现在《机智过人》的录制现场,马上就引爆了全场。



而赵忠祥的出现,也正式拉开了一场人机大战的帷幕。赵忠祥、声音模拟机器人“小飞”以及两位赵忠祥的声音模仿者一起隐身在舞台中央的四道门内,并为赵忠祥过去的配音作品进行再配音。而台下的观众则要来判断哪个声音是由人工智能机器人“小飞”模仿出来的,只要观众能够揪出“小飞”,则人工智能的挑战即告失败。



而在事后,当赵忠祥听到“小飞”模拟自己的声音时,他表示:“我刚一听到,这声音是不是从我录音里抠下来的?”而当被记者问及,会不会担心有朝一日主持人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时,赵忠祥坦言:“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将来说人工智能出一个明星,哪家机器更好,那是他们的事,不是咱们该考虑的事。但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机器完全模拟下来,我个人认为这个是不可能的。


据悉,《机智过人》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将于8月25日周五在央视综合频道晚20:00首播。赵忠祥、霍尊、庞中华等嘉宾将作为最强人类检验员与代表人工智能领域最高水准的科技项目进行人机对决。而撒贝宁、江一燕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中国科学院美女博导徐颖,则作为机智见证团成员现场检验究竟是“机智过人”还是“技不如人”。





赵忠祥、霍尊、庞中华、撒贝宁、江一燕约你:《机智过人》于8月25日周五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晚20时首播。记得收看哦~


-END-


作者:崔巍、郭怀毅

来源: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网络文艺评谈”栏目征稿启事

AI能成为文艺大师吗

黄鸣奋:科幻影视中的游戏

何美:网络朗读的诗意与远方

宋磊:二次元文化的社会心理解读

王晓红:短视频引领日常生活的新表达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文章版权归此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机器人放大招,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